
如果你做 SEO,一定常常聽到各種「大師」拋出五花八門的排名秘訣:網站速度、關鍵字密度、標籤優化… 聽得你頭昏腦脹,不知道到底該先做哪個才好。
但如果,有一個機會,能讓 Google 的人親口告訴你:「嘿,別忙了,最重要的就是那三樣東西。」你想不想聽?
這件事,在 2016 年真的發生了。
在一場與 Google 員工的線上問答中,Google 的資深策略師 Andrey Lipattsev,在被問到「最重要的排名因素是什麼?」這個終極問題時,給出了一個堪稱「驚天劇透」的答案。
他說,除了之前已經公開的 RankBrain,另外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:內容 (Content) 和連結 (Links)。
就是這麼簡單。內容、連結、RankBrain。這就是 Google 排名演算法的三大因素。
問題來了。這都是好幾年前的資訊了,在 AI 工具滿天飛、演算法天天更新的今天,這三個老朋友還管用嗎?
答案是:不但管用,而且它們的內涵,變得比以前更深、也更有趣了。
今天,我們就來重新認識一下這三大因素,看看它們在當今的 SEO 世界裡,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。
文章目錄
排名因素一:「內容」(但 Google 在意的,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)
「內容為王 (Content is King)」,這句話你可能聽到耳朵都長繭了。但很多人誤會了,以為「王」的意思是內容要多、要長、要塞滿關鍵字。
錯了。在 Google 眼裡,一個好的「國王」,必須具備兩個特質:
他能「解決問題」,而不是只會「自說自話」
想像一下,你今天想烤個巧克力蛋糕,於是你上 Google 搜尋「巧克力蛋糕做法」。
- A 網站: 給你一篇洋洋灑灑三千字,從可可豆的歷史講到巧克力對健康的影響,最後才附上一個簡單的食譜。
- B 網站: 開頭就是一張誘人的蛋糕成品照,接著是清晰的材料清單和一步步的圖文教學,甚至還有個 2 分鐘的短影片示範。
你會喜歡哪個?肯定是 B 網站吧。
這就是 Google 現在最在乎的「搜尋意圖 (Search Intent)」。它努力去理解使用者在搜尋框背後真正的目的。所以,好的內容,不是你覺得重要的內容,而是能精準滿足使用者當下需求的內容。
他是個「專家」,而不是個「路人甲」
Google 現在非常看重一個叫做 E-E-A-T 的概念,這分別代表:
- Experience (經驗): 你真的用過你評測的產品嗎?你真的去過你介紹的餐廳嗎?
- Expertise (專業): 你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或背景嗎?
- Authoritativeness (權威): 你在這個領域是個咖嗎?有沒有其他人或機構為你背書?
- Trustworthiness (信任): 你的網站安全嗎?資訊來源可靠嗎?聯絡方式清楚嗎?
用白話文說就是:Google 想把最可靠的答案,從最可靠的人手裡,交給使用者。
這在金融、健康、法律等「YMYL (Your Money or Your Life)」領域尤其重要。一篇關於投資理財的文章,如果是出自一位有證照的理財規劃師之手,它的 E-E-A-T 分數,就會遠遠高於一篇由匿名網友寫的內容。
所以,別再想著用 AI 工具生成一堆空洞的文章了。今天的好內容,是能解決問題,並且充滿真實經驗與專業的內容。
排名因素二:「連結」(網路世界的「信任投票」,而非數量競賽)
如果說內容是你的實力,那「外部連結 (Links)」,特別是別人連到你的「反向連結 (Backlinks)」,就是你在網路世界裡的「聲望」。
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寫學術論文時的「引用」。
一篇論文,如果被許多學術界的權威期刊引用,我們自然會認為這篇論文的可信度和重要性很高。網站也是一樣的道理。當一個權威、知名的網站,願意放上一個連結指向你的網站,這就等於是在對 Google 說:「嘿,這個網站的內容很不錯,我為它背書!」
這就是一次高品質的「信任投票」。
不過,跟內容一樣,連結的世界也早已不是過去那個樣子了。
以前是「數量競賽」: 很多人會用各種手段,去論壇、部落格留言區瘋狂貼連結,以為連結越多越好。
現在是「品質與相關性」: Google 變得非常聰明,它知道一個來自《紐約時報》的連結,其價值遠遠勝過一千個來自無名網站的垃圾連結。同時,「相關性」也極其重要。如果你是個賣相機的網站,一個來自知名攝影部落格的連結,就遠比一個來自食譜網站的連結更有價值。
所以,別再花錢買連結,或到處去交換連結了。最有效的連結建立策略,回歸到了本質:創造出好到讓別人忍不住想引用、分享、推薦的內容。當你的內容成為了某個領域的資源,有價值的連結自然會隨之而來。
排名因素三:「RankBrain」(那個默默幫 Google 變聰明的 AI 大腦)
RankBrain 是這三巨頭裡最神秘的一個。你無法像優化內容或連結那樣去「優化」RankBrain。因為它不是一個指標,而是 Google 用來理解世界的一個「AI 輔助大腦」。
它的主要工作有兩件:
當個「超級翻譯官」
每天,Google 都會遇到大約 15% 從未見過的全新搜尋字詞。很多時候,這些搜尋語句還很口語、很模糊。例如,你可能會搜:「那個演完神鬼奇航又演巧克力工廠的演員叫什麼?」
這時候 RankBrain 就會上場。它會利用機器學習,去推測這句話背後最有可能的意圖,把這句模糊的話「翻譯」成 Google 能理解的實體——「強尼戴普」。
當個「敏銳的觀察家」
RankBrain 會默默觀察使用者跟搜尋結果的互動。
比方說,搜尋某個關鍵字後,大部分人都跳過了第 1、2 名,直接點了第 3 名的結果,並且在那個頁面停留了很久,沒有再回到 Google 繼續搜尋。
RankBrain 會把這個行為解讀為:「嗯,看來第 3 名的結果,比第 1、2 名更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喔!」經過長期、大量的數據驗證後,它就可能會把第 3 名的排名往上調。
所以,你不能直接為 RankBrain 優化,但你可以間接討好它。方法就是:讓你的使用者滿意。 當你的網站能提供絕佳的使用者體驗,讓訪客覺得「對!這就是我要找的!」,RankBrain 自然會看在眼裡。
這三大因素是如何「協同作戰」的?
說了這麼多,讓我們用一個實際場景,看看這三大因素是如何無縫合作的。
場景: 一位新手爸爸,半夜三點抱著哭鬧的寶寶,焦急地用手機搜尋「新生兒脹氣怎麼辦」。
- RankBrain (AI 大腦) 上場: 它立刻理解到,這不是一個隨便看看的搜尋。使用者處於焦慮狀態,需要的是立即、有效、安全、且適合在手機上閱讀的解決方案。
- 內容 (E-E-A-T) 篩選: Google 的演算法開始在茫茫網海中尋找符合條件的內容。它會優先考慮那些由兒科醫生、專業護理師、權威育兒機構所撰寫的文章 (高 E-E-A-T),而不是那些內容農場或匿名網友的分享。
- 連結 (信任投票) 加權: 在幾篇同樣專業的文章中,Google 會進一步看它們的「聲望」。如果 A 文章被許多大型醫院官網、知名母嬰論壇、健康媒體所引用(連結),而 B 文章沒什麼外部連結,那麼 A 文章的信任分數就會更高。
最終,這位焦急的爸爸看到的搜尋結果第一名,很可能就是一篇由兒科醫生撰寫、被多家權威機構推薦、排版清晰、能快速解決他問題的完美文章。
這,就是三大因素協同作戰的結果。
所以,對於 SEO 我們到底該做什麼?
了解了這三大因素的現代意義後,我們的 SEO 策略其實可以變得很單純、很專注:
- 專注創造「有血有肉」的內容: 停止生產那些為了 SEO 而寫的空洞文章。問問自己,你的內容能為誰解決什麼具體問題?你的 E-E-A-T 在哪裡?
- 專注建立「真實的關係」: 與其想著如何「做」連結,不如思考如何讓你的內容、產品或服務,好到讓該領域的專家和媒體都想主動提及你。
- 專注服務「你的使用者」: 把你的使用者當成最重要的 RankBrain 指標。讓他們在你的網站上有很棒的體驗,看得開心、用得順手。
說到底,Google 只是在用越來越複雜的技術,去模擬一個最簡單的道理:把最好的東西,推薦給需要的人。
當然,影響排名的因素非常多,這三者只是最核心的支柱。如果你想建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,可以花點時間一窺 SEO 影響因素的全貌,你會對整個 SEO 世界有更宏觀的理解。
但請記住,萬變不離其宗。只要你把力氣花在為真實的人創造真實的價值上,無論 Google 演算法怎麼變,你都會是那個笑到最後的贏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