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嘿,身為網站經營者的你,最近是不是也在 SEO 的圈子裡,看到一些讓人心頭一震又有點竊喜的標題?
「重大變革!Google 移除頁面體驗排名系統!」
「網站速度不再重要?SEO 規則大洗牌!」
如果你看到這些消息,心裡想的是:「太好了!我終於可以不用再管那煩人的 Core Web Vitals,可以把網站塞滿酷炫但跑很慢的特效了!」
那麼,請先踩個煞車。因為,你可能完全搞錯重點了。
真相是:Google 不但沒有「淘汰」頁面體驗,這次的改變,反而可能意味著它的重要性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無所不在。
這篇文章,就是要來當那個戳破泡泡的烏鴉嘴。我會用一個超簡單的比喻,讓你秒懂 Google 這次到底在玩什麼「文字遊戲」,並告訴你,為什麼從現在開始,你應該比以前更關心你的「使用者體驗」。
文章目錄
SEO 界的文字遊戲?搞懂「信號 vs. 系統」的關鍵差異
這場混亂的源頭,來自於 Google 對兩個技術術語的重新定義:「排名信號 (Ranking Signal)」與「排名系統 (Ranking System)」。
我知道,光看這兩個詞就讓人頭痛。所以,讓我們用一個更生活化的比喻來理解:做一道頂級的紅燒牛肉。
排名信號 (Signals) = 食材
「信號」就像是構成這道菜的基礎食材。
- 一塊頂級的台灣溫體牛腩
- 一瓶陳年的金蘭醬油
- 幾顆清脆爽口的青江菜
- 新鮮的蔥、薑、蒜
單獨來看,它們每一個都是影響最終美味的關鍵「元素」。在 SEO 的世界裡,「網站載入速度 (Core Web Vitals)」、「HTTPS 安全性」、「行動裝置相容性」……這些,就是所謂的「排名信號」,也就是我們的「食材」。
排名系統 (Systems) = 食譜 / 廚師
「系統」則是運用這些食材的方法論,也就是我們的「食譜」或「廚師」。
- 《阿基師偷呷步:紅燒牛肉食譜》
- 《米其林三星主廚:法式澄清湯食譜》
這些「系統」會決定要用哪些「信號」(食材),以及用什麼樣的權重和方式,來烹調出最終的成品(搜尋結果排名)。Google 的「核心排名系統」、「實用內容系統」就是這些「食譜」。
所以,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
過去,Google 有一道獨立的菜色,叫做「頁面體驗系統」,它主要就是用「頁面體驗」這批食材來做評分。
而現在,Google 的 Danny Sullivan 親自下海澄清,他們決定把這道獨立的菜色給取消了。但重點是,他們並沒有把「頁面體驗」這批頂級食材丟掉!
相反的,他們決定:「這批食材太棒了!以後我們所有的菜色——無論是核心排名的《紅燒牛肉》,還是實用內容的《清燉牛湯》——都要把這些食材納入考量!」
看懂了嗎?這不是一次「降級」,這根本是一次「全面升級」!
頁面體驗的影響力,從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,擴散滲透到了 Google 幾乎所有的核心排名系統之中。它不再是一道可選的配菜,而是變成了所有主菜都必須使用的基礎調味料。
所以,Google 的「頁面體驗」這盤菜,到底包含哪些頂級食材?
既然這些「食材」變得如此重要,我們就必須清楚地盤點一下,我們的冰箱(網站)裡,到底備齊了哪些貨。
以下,就是構成「頁面體驗」這個概念的幾大核心信號:
- 網站使用體驗核心指標 (Core Web Vitals, CWV):
這是使用者「體感」的最直接指標。- LCP (最大內容繪製): 簡單說,就是使用者點進你的網站後,最重要的內容(通常是最大的圖片或文字區塊)有多快出現?這關乎使用者的「第一印象」。
- INP (與下一個繪製的互動): 在頁面載入期間,當使用者第一次點擊按鈕、選單時,網站有多快給出反應?這關乎網站的「互動流暢感」。
- CLS (累計版面配置位移): 頁面載入時,上面的按鈕、圖片或廣告,會不會突然跳來跳去,害使用者點錯地方?這關乎網站的「視覺穩定性」。
- 行動裝置相容性 (Mobile-Friendliness):
這點很直白:你的網站在手機上看起來OK嗎?使用者需不需要像老花眼一樣,用兩根手指不斷地縮放頁面,才能看清楚上面的字? - HTTPS 安全性:
看看你的網址列,開頭是安全、有小鎖頭圖案的 https://,還是不安全的 http://?這對 Google 和使用者來說,是信任感的基礎。 - 沒有侵入性插頁廣告 (No Intrusive Interstitials):
使用者點進你的網站,是不是會先被一個蓋住整個螢幕、還找不到關閉按鈕的彈出式廣告給惹惱?如果是,那就是極差的頁面體驗。
從理論到實戰:「使用者體驗」SEO 優化行動清單
知道食材有哪些之後,就該來動手優化了。
- 針對 Core Web Vitals:
- 診斷: 使用 Google 官方的 PageSpeed Insights 工具,輸入你的網址,它會給你一份詳細的體檢報告。
- 行動: 最常見的優化方式包括:壓縮圖片大小、啟用快取功能、減少不必要的 JavaScript 和 CSS 檔案。
- 針對行動裝置:
- 診斷: 最好的工具,就是你自己的手機。親自用手機逛逛你的網站,體驗一下流程順不順。
- 行動: 確保你的網站採用 RWD (響應式網頁設計)。檢查按鈕和連結之間的間距是否足夠大,避免「胖手指」的誤觸。
- 針對 HTTPS:
- 行動: 如果你的網站還沒升級,請立刻聯絡你的主機商或網頁設計公司,為網站安裝 SSL 憑證。這在今天是網站的標準配備。
- 針對廣告:
- 行動: 重新審視你網站上的彈出式廣告。它們是否真的有其必要性?有沒有更不干擾使用者的呈現方式(例如:滑到頁尾才出現)?
結論:別再糾結術語了,SEO 的終極答案只有一個
說到底,這場「信號 vs. 系統」的辯論,其實是 Google 在用更精確的技術語言,反覆重申一個我們早已知道,卻時常忽略的樸素真理。
最好的影響 SEO 的各種因素,從來就不是去迎合某個單一的、酷炫的技術名詞。
最好的 SEO,就是打造一個「真人」會真心喜愛、用起來暢行無阻的網站。
停止追逐那些不斷變化的技術術語吧。開始去痴迷於你的「使用者」:他們是誰?他們在什麼情境下使用你的網站?他們在過程中遇到了什麼阻礙?
當你把使用者的體驗,放在所有決策的核心時,你會驚訝地發現,你不知不覺中,就已經滿足了 Google 所有重要的排名信號和系統。
因為,Google 終其一生,都只是在努力獎勵那些,最懂使用者的網站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