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行銷

Google AMP 懶人包:它還重要嗎?從爆紅到式微,一篇看懂 AMP 的前世今生與 SEO 影響

Google AMP 懶人包:它還重要嗎?從爆紅到式微,一篇看懂 AMP 的前世今生與 SEO 影響

你用手機滑網頁時,最受不了的事情是什麼?

如果我猜得沒錯,八成是「網頁開太慢」吧?點了一個連結,畫面卻一直停在全白,進度條卡在那邊動也不動,那種煩躁感真的會讓人想直接把分頁關掉。

在幾年前,Google 為了解決這個全球性的「手機不耐症」,推出了一個超級武器,叫做 AMP (Accelerated Mobile Pages),中文叫「加速行動版網頁」。它就像是網站界的超級英雄,承諾能讓網頁「咻」一下就打開,快到不可思議。

當時,所有做內容的網站、新聞媒體,都趨之若鶩,紛紛導入 AMP,深怕自己慢了一步就被淘汰。但奇怪的是,這幾年,好像越來越少人提起 AMP 了。那個曾經在搜尋結果中閃閃發亮的「閃電標誌」也悄悄消失了。

所以,AMP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它還重要嗎?如果你的網站還在用 AMP,或是正考慮要不要用,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。我們會用最白話的方式,帶你走一趟 AMP 的旅程,從它為何爆紅、有哪些優缺點,到為什麼現在漸漸式微,以及最重要的——你現在到底該怎麼做。

到底什麼是 Google AMP?把它想像成網站的「輕裝賽車版」

我們先用個簡單的比喻來理解 AMP。

想像一下,你平常的網站是一台豪華露營車,裡面應有盡有:舒服的沙發(酷炫的互動特效)、豪華廚房(複雜的會員系統)、卡拉 OK(各種廣告追蹤碼)。功能齊全,但就是笨重、跑不快。

而 AMP 版本的網頁,就是一台為了比賽而生的 F1 賽車

工程師會把露營車上所有非必要的東西——沙發、廚房、音響——全部拆光,只留下最重要的三樣東西:一個輕量化車架(精簡的 HTML)、一顆超強引擎(特製的 JavaScript),和一個能讓你在任何賽道都立刻拿到車的全球物流團隊(Google 的快取服務)。

這台賽車的唯一目標,就是「快」。它犧牲了豪華舒適,換來極致的速度。這就是 AMP 的核心精神。

AMP 運作的三劍客

技術上來說,AMP 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:

  1. AMP HTML: 這是一套「減重版」的 HTML。它拿掉了很多傳統 HTML 的標籤,只允許使用一小部分被認可的、保證快速的語法。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賽車的輕量化骨架。
  2. AMP JS: 這是一套特製的 JavaScript 函式庫。它最大的特色是「非同步載入」,意思是你網頁上的圖片、廣告等資源,不會卡住主要內容的顯示。它會聰明地安排載入順序,讓使用者第一時間就看到文章,其他東西再慢慢跑。這就是賽車的強力引擎。
  3. Google AMP Cache: 這是 Google 提供的「內容傳遞網路」(CDN)。當你做好一個 AMP 頁面後,Google 會先把它抓去存放在自己遍布全球的伺服器上。當有使用者搜尋到你的文章時,Google 會直接從離使用者最近的伺服器把這個「快取」好的頁面送過去,而不是大老遠跑來你的主機拿資料。這就像是你的賽車早就被運到世界各地的賽道旁,隨時準備出發。

這三者加起來,創造了 AMP 幾乎「即時載入」的魔法。

想當年,AMP 為何這麼紅?那些令人無法抗拒的誘因

在 2015 年剛推出時,AMP 迅速席捲了整個網路世界,特別是新聞和內容網站。為什麼?因為 Google 給的「胡蘿蔔」實在太香了。

快,還要更快!幾乎是「秒開」的載入速度

這是最直接的好處。在那個手機網速還沒那麼快的年代,AMP 頁面的載入速度比一般行動版網頁快上好幾倍。這意味著更低的跳出率、更長的閱讀時間,以及更開心的使用者。對內容網站來說,這就是真金白銀的流量。

搜尋結果頁的「閃電標誌」與獨佔輪播版位

這才是真正的殺手鐧。Google 為了推廣 AMP,在搜尋結果頁面 (SERP) 給了它「特殊待遇」:

  • 閃電標誌: 符合 AMP 規範的網頁,在搜尋結果旁會出現一個灰色的閃電符號,看起來就像是「官方認證,速度保證」的標籤,非常吸引人點擊。
  • 熱門報導輪播(Top Stories Carousel): 在行動裝置上搜尋新聞關鍵字時,最上方會出現一個橫向滑動的卡片區塊,專門顯示 AMP 文章。能擠進這個版位,等於是拿到了搜尋結果首頁的黃金店面,流量瞬間暴增。

在當時,想進入這個輪播區塊,唯一的門票就是使用 AMP。你說,這能不讓所有媒體網站為之瘋狂嗎?

幫你的伺服器省力:Google Cache 的威力

因為使用者看到的 AMP 頁面大多是從 Google 的快取伺服器來的,這也大大減輕了網站主機的負擔。就算一篇文章突然爆紅,湧入大量流量,你的伺服器也不會因此癱瘓,因為大部分的請求都由 Google 扛下來了。

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AMP 的「妥協」有哪些?

速度和流量的誘惑很大,但採用 AMP 也意味著你必須做出許多妥協。這也是許多開發者和行銷人員對它又愛又恨的原因。

被剝奪的自由:功能與設計上的重重限制

為了追求極致速度,AMP 捨棄了太多東西。你不能隨心所欲地使用自己寫的 JavaScript,很多酷炫的互動效果、複雜的表單、彈出式視窗都無法實現。網站的 CSS 樣式也受到嚴格限制,導致很多 AMP 頁面看起來都大同小異,缺乏品牌特色,就像穿著制服一樣。

「我的網站怎麼變成 Google 的了?」令人困惑的 URL 問題

這是 AMP 最為人詬病的一點。當使用者從 Google 搜尋結果點擊一個 AMP 連結時,他們瀏覽器上方顯示的網址並不是你的 www.你的品牌.com,而是一長串以 www.google.com/amp/… 開頭的網址。

這帶來了幾個大問題:

  • 品牌辨識度降低: 使用者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哪個網站上。
  • 分享困難: 當使用者想分享這篇文章時,複製出去的連結也是 Google 的網址,而不是你網站的原始連結。
  • 數據追蹤複雜化: 這讓網站分析(Analytics)的設定變得更加複雜,很難準確追蹤使用者行為。

開發與維護的隱形成本:等於要養兩個版本的網頁

AMP 並不是取代你現有的網頁,而是你必須為同一篇文章,額外製作一個 AMP 版本。這代表:

  • 雙倍工作量: 你需要開發和維護兩套模板(一個常規版,一個 AMP 版)。
  • 內容同步問題: 每次更新文章,都要確保兩個版本都同步更新,否則可能會有內容不一致的狀況。
  • 技術門檻: 對於沒有技術背景的團隊來說,要搞定 AMP 的各種規範和除錯,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。

風向大轉變:為什麼現在大家不怎麼提 AMP 了?

從 2020 年開始,AMP 的光環逐漸褪去。這背後最大的推手,正是 Google 自己。Google 並沒有「放棄」AMP,而是將遊戲規則從「獨厚 AMP」轉變為「獎勵所有優質體驗的網站」。

遊戲規則改變者:Google 的「網頁體驗更新」(Page Experience Update)

2021 年,Google 正式推出了「網頁體驗更新」。這個更新的核心思想是:我們不只關心網頁內容好不好,也關心使用者在瀏覽這個網頁時的「感受」好不好。

這個「感受」包含了很多面向,例如:網站是否對行動裝置友善?是否使用安全的 HTTPS?有沒有煩人的彈出式廣告?而其中最重要的,就是載入速度與互動體驗。

新時代的指標:「網站核心指標」(Core Web Vitals)登場

為了量化「網頁體驗」,Google 提出了一組具體的評分標準,稱為 「網站核心指標」(Core Web Vitals)。它主要由三個指標組成:

  1. LCP (Largest Contentful Paint) 衡量「載入速度」。網頁中最大的內容(通常是主圖或大標題)花了多久才顯示出來?
  2. FID (First Input Delay) 衡量「互動性」。當使用者第一次點擊按鈕或連結時,瀏覽器需要多久才能做出反應?
  3. CLS (Cumulative Layout Shift) 衡量「視覺穩定性」。網頁載入時,有沒有發生元素突然跳動、導致使用者點錯位置的惱人情況?

重點整理:現在不用 AMP,只要你的網站夠快,一樣能進「熱門報導」

這是最重要的轉變:隨著網頁體驗更新的推出,Google 宣布,「熱門報導」輪播區塊不再是 AMP 的專利了!

只要你的網頁符合 Google 新聞的內容政策,並且在「網站核心指標」上表現良好(也就是說,只要你的網頁本身就夠快、體驗夠好),就算你沒有 AMP 版本,一樣有資格進入那個黃金版位。

這等於是 Google 親手拿掉了當年推廣 AMP 時最強大的誘因。既然不使用 AMP 也能獲得同樣的好處,而且還能擺脫 AMP 的種種限制,那大家自然就沒有那麼強的動機去用了。

終極哉問:所以,我的網站現在到底還需不需要用 AMP?

說了這麼多,我們來回答最關鍵的問題。

對 99% 的網站主來說:答案是「不用了,專心優化本站體質就好」

是的,你沒看錯。對於絕大多數的部落格、品牌網站、形象網站、甚至電商網站來說,在 2024 年及以後,你不需要再花費心力去導入或維護 AMP。

你應該把時間和資源,投入到更根本、更有價值的事情上:直接優化你原始網站的「網站核心指標」(Core Web Vitals)

與其維護一個功能受限的「賽車版」,不如好好幫你的「豪華露營車」減重、保養引擎、優化動線。讓它在保有完整功能和品牌特色的前提下,也能跑得夠快。這樣做的好處是:

  • 一體適用: 所有使用者(無論從哪裡來)都能享受到好的體驗。
  • 維護單純: 只需要管理一套網站。
  • 品牌一致: 你的品牌形象和 URL 都是統一的。
  • 符合趨勢: 這才是 Google 現在真正鼓勵的方向。

有例外嗎?什麼情況下你「可能」還需要考慮 AMP?

凡事總有例外。如果你屬於以下極少數情況,或許可以繼續使用或考慮 AMP:

  • 大型國際新聞媒體: 如果你的網站是像 BBC、紐約時報這樣等級的媒體,每天發布海量新聞,且已經有一套非常成熟、自動化的 AMP 發布流程,那在沒有遇到大問題之前,維持現狀也是一個選項。
  • 目標市場網路環境極差: 如果你的主要讀者遍布在網路基礎建設非常落後的地區,AMP 的極致輕量化或許還能發揮一些優勢。

但即便如此,長遠來看,專注於優化主站的 Core Web Vitals 依然是更健康、更可持續的策略。

結論:AMP 的精神永存,專注於「使用者體驗」才是王道

回顧 AMP 的歷史,它無疑是一個成功的「催化劑」。它像一條鯰魚,攪動了整個網路生態,用一種近乎強迫的方式,讓所有網站主和開發者意識到「行動裝置的速度」有多麼重要。

如今,AMP 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。它成功地把「速度就是體驗,體驗就是一切」的觀念深植人心。那個閃電標誌雖然消失了,但它所代表的精神——追求極致的使用者體驗——已經轉化為 Core Web Vitals,成為了現代網站的基礎建設。

所以,別再糾結於要不要用 AMP 這個「工具」了。我們應該感謝它曾經帶來的啟發,然後把目光放遠,專注於打造一個內容優質、設計精美、而且最重要的是——讓使用者用起來飛快又順暢的網站。

這,才是未來十年不變的 SEO 王道

作者

Sliven 褚崇名

Sliven Chu 褚崇名,Whoops SEO 創辦人。專注於透過正確地的白帽 SEO 優化策略,協助網站提升 Google 排名,並實現業務增長的數位行銷顧問。Whoops SEO 致力於將複雜的 SEO 概念化繁為簡,提供清晰、可執行的教學與洞察,幫助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。我們對 Google SEO 的最新動態與 AI 行銷趨勢保持高度關注,並樂於分享第一手觀察。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
文章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