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 演算法更新

Google 產品評論演算法更新指南:你的內容是加分還是降權?(附 9 大優化實戰清單)

Google 產品評論演算法更新指南:你的內容是加分還是降權?(附 9 大優化實戰清單)

你的產品評論,正在為你賺取信任,還是流失排名?

Google 的「產品評論更新」(Product Review Update) 已經不是新聞,而是所有內容創作者、聯盟行銷人員和電商網站主必須面對的新常態

這場演算法的變革,目標非常明確:獎勵那些提供深入、原創、有真實體驗的評論內容,同時淘汰那些只是簡單匯總產品資訊的「殭屍評論」。

如果你還在用舊思維撰寫評論,你失去的可能不只是排名,更是讀者的信任。這篇文章不是要給你一堆官方公告的翻譯,而是要給你一套可立即執行的實戰手冊,幫助你將每一篇評論都打造成 Google 和讀者都無法抗拒的權威指南。

為何你必須重視「產品評論更新」?這不只是一次小調整

想像一下,你想找一家頂級牛排館,你會相信誰的推薦?

一位只是照著菜單念出「本店採用 A5 和牛,油花豐富」的服務生,還是一位跟你分享「我親自試過三分熟和五分熟的風味差異,三分熟的油脂香氣更奔放,但如果你怕膩,五分熟的焦香和肉汁平衡感會是你的最愛」的專業美食家

答案不言而喻。Google 現在想扮演的角色,就是那個能分辨出誰是真正美食家的平台。

從「資訊搬運工」到「第一手專家」的賽局轉變

過去,許多網站靠著彙整官方規格、複製貼上產品描述,再塞滿關鍵字,就能在搜尋結果中佔有一席之地。這種模式的本質是資訊搬運,而非價值創造。

「產品評論更新」徹底改變了這個遊戲規則。Google 透過演算法,開始優先獎勵那些證明自己真正使用過、研究過、比較過產品的內容。你的角色不再是銷售員,而是你所在領域的可信賴顧問

演算法正在淘汰這 3 種「殭屍評論」

如果你的網站上有以下類型的內容,請立刻拉響警報:

  1. 摘要式評論: 內容只是對產品功能和規格的簡單總結,沒有任何個人見解或獨特分析。
  2. 改寫型評論: 看起來像是原創,但核心論點和資訊完全來自其他評論或官方文案,缺乏靈魂。
  3. 為賣而評的評論: 整篇文章充滿了「立即購買」的連結,卻幾乎沒有提到產品的任何缺點或真實使用場景中的限制。

這些內容在 Google 眼中,價值極低。因為它們對使用者的購買決策,無法提供任何增量價值

你的網站中招了嗎?3 步驟快速自我檢測

感覺網站流量不太對勁?別慌。在進行大規模內容修改前,先用這 3 個步驟快速診斷,判斷你的網站是否已經被這波更新影響。

步驟一:檢查 Google Analytics 流量的異常波動

打開你的 Google Analytics (GA4),將時間範圍拉長到過去 3-6 個月。

特別關注「自然搜尋流量 (Organic Search)」的變化趨勢。如果你的網站在某個時間點後,流量出現了非季節性的、持續性的明顯下滑,尤其是在 Google 宣布演算法更新的時間點附近,這就是一個強烈的警訊。

重點觀察: 專門承載產品評論的頁面或目錄,流量是否下滑得特別嚴重?

步驟二:分析 GSC 核心評論頁面的排名與點擊率

前往你的 Google Search Console (GSC),在「成效」報告中,篩選出你最重要的幾篇產品評論頁面。

檢查這些頁面的平均排名點擊率 (CTR) 曲線。如果發現過去穩定的排名突然開始劇烈波動或持續下跌,而點擊率也隨之降低,這很可能代表 Google 認為你的內容品質已不足以滿足使用者的搜尋意圖。

步驟三:審視你的結構化資料 (Schema) 是否被濫用

原文提到,這次更新與 Product Review 的 Schema 密切相關。很多網站為了獲得星級評等的「複合式摘要 (Rich Snippet)」,會濫用這個標記。

自我檢查: 你的評論內容是否真的支撐得起你給出的評分?如果你的文章只有短短幾百字,卻給了產品一個 4.9 顆星的 Schema 標記,這在 Google 眼中就是一種作弊信號。請確保你的評分是基於文章中詳實、具體的分析

打造 Google 鍾愛的「權威級」產品評論

診斷完畢,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治療與升級。我們為你設計了「權威評論 9 宮格檢查清單」,這是你未來創作或優化每一篇評論的行動藍圖。

權威評論 9 宮格檢查清單

提供第一手體驗證明你是專家量化數據與測試
分享你親自使用產品的照片、影片,描述你的真實感受,而不只是規格。解釋產品的特定技術規格對使用者的實際意義是什麼。你的專業知識體現在哪?提供具體的性能數據,如速度測試、電池續航力實測、成分分析等。
優缺點的誠實分析比較與替代方案點出產品的獨特之處
沒有產品是完美的。誠實地列出產品的優點與缺點,能大幅提升讀者信任。將該產品與市場上的主要競品進行比較,幫助讀者做出更全面的決策。告訴讀者這個產品與前代或其他產品最大的不同在哪?它解決了什麼獨特問題?
說明為誰而設計提供多種購買管道視覺化證據輔助
明確指出這款產品最適合哪一類使用者,以及為什麼。如果可能,提供官方網站、授權經銷商等多個可信賴的購買連結,而不僅僅是你的聯盟連結。使用高品質的自拍照片、螢幕截圖、甚至是短影片來展示你的論點。

一張圖看懂:低品質評論 vs. 權威級評論

特徵低品質評論 (殭屍評論)權威級評論 (專家指南)
內容來源複製官方規格,改寫他人文章親身體驗,原創研究
證據只有官方宣傳圖自己拍的照片/影片,實測數據截圖
觀點只有優點,充滿讚美之詞優缺點並陳,客觀公正
比較沒有比較,或只是簡單列出競品提供深入的橫向評比,分析適用場景
深度描述「它有什麼功能」解釋「這個功能對你意味著什麼
作者角色銷售員領域顧問

實戰演練:一篇「普通評論」如何升級為「權威指南」?

讓我們以一篇「XYZ 降噪耳機」的評論為例,看看如何應用上述原則進行升級。

👎 改造前:一篇典型的殭屍評論

「XYZ 降噪耳機是 2026 年最新款的產品,它擁有藍牙 5.3 技術和 40mm 的驅動單體,續航力長達 30 小時。它的降噪效果非常好,可以隔絕大部分噪音。這款耳機音質清晰,非常推薦購買。點擊這裡購買 XYZ 耳機,享受超值優惠!」

問題分析: 這段內容毫無價值。所有資訊都來自官網,沒有任何個人體驗,讀者看完後只會覺得你在浪費他的時間。

👍 改造後:一篇讀者會感謝你的權威指南

我實際配戴 XYZ 降噪耳機在通勤捷運上測試了一週,它的主動降噪效果確實驚人。在車廂內,它幾乎完全消除了低頻的軌道噪音,讓我能專注在 Podcast 上。但有趣的是,它對高頻人聲的過濾就比較普通,這點在與 Bose QC Ultra 的對比測試中尤其明顯 (附上分貝計 App 截圖)。

音質方面,它的 40mm 單體在低音表現上很飽滿,適合聽流行樂,但如果你是古典樂迷,可能會覺得中高音的細節解析力略遜於 Sony WH-1000XM5。

誰最適合買它? 如果你的主要使用場景是通勤降噪,且預算在 5000 元以下,那 XYZ 絕對是你的首選。但如果你是追求極致音質的發燒友,我會建議你增加預算考慮後者。底下是我整理的詳細規格與競品比較表…」

升級亮點:

  • 具體場景: 「通勤捷運」
  • 第一手證據: 「測試一週」、「分貝計截圖」
  • 深入比較: 與 Bose 和 Sony 的具體比較
  • 誠實觀點: 指出降噪和音質的適用範圍與限制
  • 受眾定位: 明確告訴讀者「誰適合買」

看到了嗎?這就是從「資訊搬運工」到「領域專家」的轉變。

結論:別怕演算法,讓它成為你內容品質的放大器

Google 產品評論更新不是要懲罰你,而是要引導你創作出真正對使用者有價值的內容

別再把時間花在製造更多的內容垃圾上。從現在開始,將每一次的產品評論都視為一次建立你個人品牌與權威性的機會。

核心心法只有一個:成為你讀者身邊那個最懂產品、最值得信賴的朋友。

當你真心為讀者著想,提供他們最需要、最誠實的資訊時,演算法不僅不會為難你,反而會成為你最忠實的流量放大器,將你的專業內容推薦給更多需要它的人。

你的下一步行動建議:
立刻打開你的網站,找出流量最高、或你認為最重要的那篇產品評論文章,用今天的「權威評論 9 宮格檢查清單」逐項審視。你會驚訝地發現,原來還有這麼多可以變得更好的地方。

作者

Sliven 褚崇名

Sliven Chu 褚崇名,Whoops SEO 創辦人。專注於透過正確地的白帽 SEO 優化策略,協助網站提升 Google 排名,並實現業務增長的數位行銷顧問。Whoops SEO 致力於將複雜的 SEO 概念化繁為簡,提供清晰、可執行的教學與洞察,幫助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。我們對 Google SEO 的最新動態與 AI 行銷趨勢保持高度關注,並樂於分享第一手觀察。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
文章目錄